塑料內托也叫吸塑托盤,采用吸塑工藝將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將產品置于凹槽內,起到保護和美化產品的作用。
吸塑是一種塑料加工工藝,主要原理是將平展的塑料硬片材加熱變軟后,采用真空吸附于模具表面,冷卻后成型,廣泛用于塑料包裝、燈飾、廣告、裝飾等行業(yè)。
塑料托托盤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器具,但由于托盤具有重要的銜接功能、廣泛圍的應用性和舉足輕重的連帶性,在裝卸搬運、保管、運輸和包裝等各個物流環(huán)節(jié)的效率化中,都處于 位置,所以,托盤的規(guī)格尺寸,是包裝尺寸、車廂尺寸、集裝單元尺寸的核心。只有以托盤尺寸為標準,決定包裝、卡車車廂、火車車廂、集裝箱箱體等配套規(guī)格尺寸和系列化規(guī)格標準,才 能體現裝卸搬運、保管、運輸和包裝作業(yè)的合理性和效率性。除此之外,托盤的規(guī)格尺寸還涉及到集裝單元貨物尺寸,集裝單元貨物尺寸又涉及到包裝單元尺寸,卡車車廂、鐵路貨車車廂、倉庫通道及貨格尺寸,甚至關系到物流的基礎設施,火車站、港口、碼頭等貨物裝卸搬運場所的構造結構、裝卸搬運機具的標準尺寸。從某種意義上講,托盤的標準化,不單單是托盤租賃、托盤流通和循環(huán)使用的前提,也是實現裝卸搬運、包裝、運輸和保管作業(yè)機械化,自動化的決定因素,沒有托盤規(guī)格尺寸的統(tǒng)一和以托盤為基礎的相關設施、設備、裝置、工具等的系列化標準只能做到局部物流的合理化,難以達到整體物流的合理化。關于托盤的 標準,目前 標準化組織還在討論修改之中。
由于塑料托托盤的尺寸涉及的面太廣,關聯因素太復雜,做到 的一致和統(tǒng)一實在不容易, 有一個過程。目前自然形成了三大地區(qū)核心尺寸。 的 標準托盤尺寸為:1.219m×1.016m(48×40英寸),周邊 加拿大和墨西哥為:1m×1m,澳大利亞為:1.165m×1.165m和1.1m×1.1m。歐洲 采用0.8m×1.2m尺寸的較多,而德國、英國和荷蘭都采用0.8m×1.2m和1m×1.2m兩種尺寸,北歐各國擁有0.8m×1.2m的統(tǒng)一型托盤。亞洲 ,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為核心,采用1.1m×1.1m的尺寸的比例較大,普及率在逐年升高,并逐漸影響我國,出現應用范圍擴大整個亞洲之勢。
塑料制品的表面處理主要包括涂層被覆處理和鍍層被覆處理。一般塑料的結晶度較大, 性較小或無 性,表面能低,這會影響涂層被覆的附著力。塑料制品在表面處理過程中采用相應的圖層,在具體的使用和處理過程中不斷的處理,由于塑料是一種不導電的絕緣體,因此不能按一股電鍍工藝規(guī)范直接在塑料表面進行鍍層被覆,所以在表面處理之前,應進行 的前處理,以提高涂層被覆的結合力和為鍍層被覆提供具有良好結合力的導電底層。
涂層被覆的前處理前處理包括塑料表面的除油處理,即清洗表面的油污和脫模劑,以及塑料表面的活化處理,目的是提高涂層被覆的附著力。塑料制品的除油。與金屬制品表面除油類似,塑料制品除油可用溶劑清洗或用含表面活性劑的堿性水溶液除油。堿性水溶液適用于耐堿塑料的除油。該溶液中含有苛性鈉、堿性鹽以及各種表面活性物質。 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質為OP系列,即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它不會形成泡沫,也不殘留在塑料表面上。溶劑除油適用于從塑料表面清洗石蠟、蜂蠟、脂肪和其他性污垢,所用的溶劑應對塑料不溶解、不溶脹、不龜裂,其本身沸點低,易揮發(fā), 且不燃。
有的塑料制品,如聚苯乙烯及ABS塑料等,未進行化學品氧化處理時也可直接進行涂層被覆。為了獲得 的涂層被覆,也有用化學品氧化處理的,如ABS塑料在脫脂后,可采用較稀的鉻酸處理液浸蝕,其典型的處理配方為鉻酸420g/L,硫酸(比重1.83)200ml/L。典型的處理工藝為65℃70℃/5min10min,水洗凈,干燥。用鉻酸處理液浸蝕的優(yōu)點是無論塑料制品的形狀多復雜,都能處理均勻,其缺點是操作有危險,并有污染問題。
塑料制品表面的活化。這種活化是為了提高塑料的表面能,也即在塑料表面生成一些 性基或加以粗化,以使涂料 易潤濕和吸附于制件表面。表面活化處理的方法很多,如化學品氧化法、火焰氧化法、溶劑蒸氣浸蝕法和電暈放電氧化法等。其中 廣泛使用的是化學晶氧化處理法,此法常用的是鉻酸處理液,其典型配方為重鉻酸鉀4.5%,水8.0%,濃硫酸(以上)87.5%。